2021年10月15日至23日,新利体育以“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为契机,盛邀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教授、屈直敏教授、刘全波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朱荫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进(又名“晋文”)教授、中南大学文学院任继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等多位历史学界重要学者莅临学院作学术讲座,实为学院近年来不可多得之学术盛宴。学院师生积极听讲、络绎不绝。
(“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10月15日15:00-17:00,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刘全波教授在学院108教室成功举行本次系列讲座第一讲,讲座由学院闫平凡副教授主持。刘全波教授的讲座题目为《中古时期官修类书编纂的因袭与替代》。刘教授认为中古时期的官修类书编纂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能因为朝代的更替而认为中古时期的类书编纂出现了大的变化甚至断裂,更是进一步指出在内容与体例上是因袭、替代、创新、发展并存。并从《皇览》到《四部要略》,从《华林遍略》到《修文殿御览》,从《长洲玉镜》到《三教珠英》,从《艺文类聚》到《初学记》,纵观中古时期的类书编纂,论证详细,逻辑缜密。
(兰州大学刘全波教授在演讲中)
在学院罗正副教授主持下,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屈直敏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分别于10月15日19:00-21:00、10月16日15:00-17:00在学院201会议室成功举行了本次系列讲座第二讲和第三讲。
(兰州大学屈直敏教授讲座后与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等合影留念)
其中,屈直敏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历史”考源与释义》。屈教授开篇即讲“历史”一词的来源诸说,包括源自日本说、源自中国说、日本用汉文译西语再传入中国三种说法,以梁启超的《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为本,认为历史有三种观念:存在的历史,记录的历史和观念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作学术讲座报告)
杨宝玉研究员的题目为《敦煌文书漫谈》。报告强调“敦煌学”是以地名命名的一门学问,而不是一门学科。通过精美的石窟图片,直观地展现敦煌文书的收藏状况、发现和流失过程、以及现今的主要收藏国家。接着从敦煌文书的载体入手,强调敦煌文书最重要的载体是纸质。不论是从雕版印刷本身,还是佛经、日历的刊刻,书籍印刷的研究非得从敦煌文书入手。其中,敦煌文书的最大宗是写本,是写本时代的集中体现。敦煌文书的具体内容中经、史、子、集四部堪称完备,且各部多有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10月17日15:00-17:00,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在学院201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本次系列讲座第四讲,讲座由学院院长杨军昌教授主持。郑教授的讲座题目为《秦汉敦煌历史的几个问题》。内容涉及敦煌历史的时限、敦煌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玉门关的设置及名称、敦煌的移民与敦煌的文化、西域一词所指区域等敦煌学研究中几个基础而又重要的概念、史事。郑教授此次的讲座主题悠远厚重、观点清晰、材料严谨,使学院师生体验到一场质量极高的学术享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作学术演讲报告)
最后三场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黄诚教授主持,10月17日19:00-21:00;10月18日9:30-11:30和15:00-17:00,学院201会议室接连迎来复旦大学历史系朱荫贵教授、中南大学文学院任继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进(又名“晋文”)教授三位学术大家。
朱荫贵教授的《市场经济与近代中国:辛亥革命推动的“突变”》提出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域中同样出现 “突变”,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性质上出现变化的重要观点。朱教授结合传统视角将辛亥革命置于经济史视域之下,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看到辛亥革命使近代经济在法律、实业热潮、民间资本企业集团、交通运输与金融业等领域都带来明显的冲击和变化。
(复旦大学朱荫贵教授作学术讲座报告)
(复旦大学朱荫贵教授与学院部分教师合影)
任继昉教授的《典故研究如何创新?》主要围绕两千年来古代中国形成的瀚如烟海的典故如何在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任教授结合自己近四十年的研究,向与会学者展示正在编撰的以人物为主题、按姓氏编排的《百姓典故》和典故本事(所本之事,所指事实)的年代进行编年的《典故五千年》。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一一为我们展示新时代下“典故”的再生前景。
(中南大学任继昉教授作学术讲座报告)
张进(又名“晋文”)教授的《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将两汉和亲理论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提出限制汉匈双方战争的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都误以为在对方区域无法定居或游牧。纵观两汉和亲,其由西汉前期屈辱求和性质逐渐过渡到汉王朝主导的、具有宗藩关系性质的和亲,成为以汉朝为宗主国的政治理论和“用夏变夷”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师范大学张进教授作学术演讲报告)
本次系列讲座内容上启先秦,下至近现代,既有理论层面上思想火花的迸发,让与会师生感受历史思维的魅力与浩瀚;也有具体实践过程中谨慎严谨的考证,使全院师生为各位大师的扎实功底与深厚学识而折服。七位史学名家的讲座不仅拥有对学术深沉的热爱,而且有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和探索,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学在当下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学院连续性举办的文科系列讲坛,不仅有利于扩大学院师生的专业视野,而且有益于助推我院历史学专业高质量发展。
全院师生在短短几天之内,经历了七场不同风格的学术洗礼,感受和体悟其中的微妙,实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知识海浪的冲洗。本次学院的系列讲座为史学后辈的青年学子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相信会使全院师生在今后的学习甚至生活中更加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 文/新利体育 曹树荣 摄/新利体育 曹树荣 王方君 黄书 周华侨)